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國際茶日”,讓海外民眾沉浸式體驗中國多彩的茶文化。泉州市文化代表團于5月18日至23日赴聯合國總部、華盛頓美國華人博物館、中國駐美大使館等地舉辦“茶和天下”文化交流研討會、雅集體驗等活動。永春縣人民政府縣長張照綠作為泉州文化推廣大使,攜帶永春香和佛手茶一同亮相聯合國,為海外民眾帶來一場“鼻尖上”和“舌尖上”的雙重美好體驗。
來自泉州的茶藝師和藝術家們為各國來賓展示了茶藝和香道、南音演奏、木偶戲書法等豐富多彩的表演和體驗活動,讓人流連忘返。聯合國網站也以《2023年國際茶日:“一片神奇的葉子”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為題,對此次活動進行報道。報道中指出,中國產茶的歷史源遠流長,福建泉州則是中國重要的茶產區,盛產安溪鐵觀音、永春佛手,這兩種茶早就隨著古代絲綢之路飄香萬里。
永春佛手就是這片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神奇”葉子,永春佛手茶產自泉州市永春縣,又名“香櫞種”“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貴勝金,又稱“金佛手”,是烏龍茶中的名貴品種之一。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條緊結肥壯,卷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濃銳,味甘厚,耐沖泡,湯色橙黃清澈,馥郁幽芳,帶有佛手、香櫞等佳果香氣。
永春佛手
永春種植永春佛手茶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永春佛手茶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被授予“中國著名品牌”“中國申奧第一茶”榮譽稱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近年來,永春縣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建設生態茶園,大力發展無公害茶葉生產。堅持高標準建園,立足保護生態環境,以茶園“頭戴帽、腰系帶、腳穿鞋”為建設模式,大力推行山頂等重要生態部位退茶還林、茶園套種綠肥、梯壁留草種草、園面鋪草、路邊空地種樹,加強茶園道路、水利、水?;A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茶園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茶園水利化程度;積極推進采摘、修剪、耕作機械化,增強綜合生產能力。經過長期生產實踐與技術改進,永春縣形成了生態安全、優質高效的永春佛手標準化生產技術。
2010年11月,永春縣被中國茶葉學會命名為 “中國名茶之鄉”。永春佛手入選2013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在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開展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2010年永春佛手品牌價值6.07億元,列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第38位,此后逐年上升,到2018年永春佛手品牌價值已達16.2億元。
和永春佛手一同亮相聯合國,飄香萬里的還有永春香。永春縣是聞名天下的“中國香都”和中國四大制香基地。永春香系宋代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遷居永春縣達埔鎮漢口村后,引進的香配方、制作工藝和制香技術,經過300多年,傳統工藝、香方配伍的傳承和改進,現有竹枝香、線香、盤香、工藝香等類型,在豐富傳統香的基礎上,新開拓了保健香、家居香、香道文創等系列產品。用于宗教禮拜、文化禮品、日常調養、藥療保健。它與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宋朝時就形成了一條聞名世界的香料之路。
永春香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永春香沿著“絲路”布局,堅守傳統并加大創新,不斷拓展海內外市場,走出了一條多元發展與轉型的新路。統計顯示,永春現有制香企業近300家,香產品種類達1000多種,國內市場銷售覆蓋率達80%以上;在東南亞地區,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產。目前,永春香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
如今,永春香的品牌自成一家,名聲在外,入選國家非遺名錄,永春香的光輝歷史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永春香”在新時代續寫千年海上香路傳奇,堪稱亞洲文明千年交融的“芬芳標本”。(陳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