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6日訊(閩南網記者 黃麗君)近日,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第一期專利侵權裁決案件“實戰演練”異地研討培訓會在泉州晉江舉辦。培訓會以晉江市市場監管局一起在辦外觀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作為案例,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業務骨干結合執法辦案實踐,就專利侵權糾紛執法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展開探討。
這是泉州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專利行政裁決示范建設的創新舉措,也是提升該市執法隊伍行政裁決業務水平、提高市場監管部門行政保護能力的又一次有益嘗試。
泉州第一期專利侵權裁決案件“實戰演練”異地研討培訓會現場
近年來,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大力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不斷加強行政裁決隊伍建設,組織推動全市知識產權系統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處理工作,充分發揮行政保護高效便捷優勢,推動行政裁決調解工作高水平發展。
多維解紛 構建“1+14+N”調解體系
在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辦理中,泉州市從設立技術調查官、建立簡易裁決程序、健全案件處理機制、完善多元調解模式入手,多維解紛有效提升治理能力。
技術比對判斷是認定專利侵權的前提。“十四五”以來泉州堅持“內部挖掘+外部引進”,聘請56名專業技術人員,組建了全市首批技術調查官隊伍,破解執法者對技術語言“看得懂卻搞不清”的困局。
針對中小企業專利糾紛“增長快、數量多、案值不大、在傳統制造業集中度高”等特點,泉州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簡易程序暫行規定》,做到“繁簡分流、簡案快處”,將裁決周期由3個月壓縮為30日。
此外,泉州還出臺“一程序兩指引”,即《泉州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程序》《專利侵權取證固證指引》《泉州市外觀專利侵權判定指引》,強化“程序+實體”雙規范,健全案件處理機制?!度菔型庥^專利侵權判定指引》契合外觀專利占比近1/3及陶瓷、石雕等產業需求,成為解紛利器。
近年來,泉州市逐步構建起“1(人民調解委員會)+14(市縣兩級局行政調解機構)+N(各行業協會專業調解)”調解體系,在多地多行業設立維權援助中心、調解室、保護站,實現關口前移、力量拓展,化解訴前調解力量不足問題。
提質增效 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泉州市以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建設為契機,通過加強裁決隊伍建設、完善裁決工作制度,積極推動全市縣域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專利裁決工作。裁決示范建設以來,全市所有縣域市場監管部門均承辦轄區內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其中8個縣域市場監管局作出《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書》,11個縣域市場監管局作出《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調解書》,泉州市實現專利侵權行政裁決工作縣域部門全覆蓋,辦案工作呈現“速度+數量+質量”有機統一。
“泉州鯉城的兩件專利侵權行政裁決案件,因當事人不服提出行政訴訟,經歷一審、二審后,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當事人上訴請求,維持原行政裁決。”泉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保護科科長黃麗萍介紹,其中“一種發光旋轉風車”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獲評福建省年度十大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案例。
2023年,泉州南安市市場監管局通過行政調解,僅用16天時間就圓滿辦結某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有兩家企業還因此青睞該專利,與權利人達成合作,受到企業高度贊譽。泉州市快速處紛的同時“激”發了市場活力,調解、簡易裁決“快、簡、省”效果得到福建省知識產權局肯定,并獲《中國知識產權報》報道。
目前全市100%縣域市場監管局實現專利行政處理案件的破零,并向縱深推進。開展裁決示范建設工作以來,全市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498件,其中處理線上糾紛并出具咨詢判定意見書300件,處理線下糾紛198件。
“接下來,我們準備陸續推出系列專利侵權裁決案件‘實戰演練’異地研討培訓會。每次由一個縣市區局牽頭,其他縣市區組織業務骨干參加,挑選一個典型案例現場進行討論。”黃麗萍介紹,這種大家都發言討論的培訓方式,可以更直接地讓參加對象全方位了解如何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裁決,有利于提升該市執法隊伍行政裁決業務水平、提高市場監管部門行政保護能力。
行政保護是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泉州在專利行政裁決調解工作中的探索實踐,為構建產業應用技術高地、優化專利發展生態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加強專利行政保護提供了可資參考的“泉州模式”。